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对起来:双头蛇、三脚蟾、六耳猴、八脚虫、九头鸟、百足虫,真是五花八门,但寿先生都不满意。鲁迅一直不做声,在认真地动脑筋。他想起了《尔雅》一书中的句子,于是,他回答老师:比目鱼。
寿先生听了非常高兴,称赞说:好,对得好!独不是数词,但有单的意思;比也不是数词,却有双的意思。
关于纪晓岚巧对对联的故事:
上联: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
下联: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
此对联的来源是这样的。
乾隆五十年,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,应邀赴宴的人达三千九百多人。其中有一老叟一百四十一岁,乾隆皇帝便以此为题,与纪晓岚对句。
花甲重逢,增加三七岁月。乾隆出了上联。
按我国古代纪年法,六十为花甲。花甲重逢,即两个花甲,为一百二十岁,三七岁月,即三七为二十一岁。这样一百二十岁,加上二十一岁,共为一百四十一岁。出联称奇。
纪晓岚思索片刻,当即对出下联:古稀双庆,更多一度春秋。
我国俗语:人生七十古来稀。古稀双庆,就是两个七十为一百四十岁,再加一度春秋,就是一百四十岁加一岁,也是一百四十一岁。对句绝妙。
上联:水车车水,水随车,车停水止。
下联:风扇扇风,风出扇,扇动风生。
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,看到村夫车水。祝出对曰:水车车水,水随车,车停水止。唐对道:风扇扇风,风出扇,扇动风生。祝唐之对实属巧妙,传诵一时。
关于毛泽东的巧对对联的故事:
游学安化巧对夏默庵
1917年秋天毛泽东到安化游学时,求见该县劝学所所长夏默庵先生,夏是该县饱学之士,巧出上联含蓄问春,要求毛泽东对出下联,以试才学高低。写着 绿杨树上鸟声声,春到也,春去也?的上联放在桌子上。
毛泽东才思敏捷即兴酬答对出下联,联曰 春草池中蛙句句,为公乎,为私乎?隐含典故,反诘得体,寓意深邃。对句天衣无缝,精巧谐趣,表达了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。两联合起来是:
绿杨树上鸟声声,春到也,春去也?
春草池中蛙句句,为公乎,为私乎?
夏默庵对毛泽东的才华惊异不已,立即道歉热情接待,并留居食宿,彻夜长谈,视为挚友。临别时送8块大洋作路费以表惜才之情。
借书巧对萧三
毛泽东1909年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,得知同校同学萧三有本《世界英雄豪杰传》,就前往借阅。当时萧三与毛泽东过往尚少,不甚了解,又很自傲,对韶山冲来的乡巴佬瞧不起,就故意要他对上一联方可出借,萧三出上联:
目旁是贵,瞆眼不会识贵人;
这是拆字组合联,不易对上,但毛泽东略加沉思即赋:
门内有才,闭门岂能纳才子?
不卑不亢,针锋相对,应对工巧,萧三听罢,忙说:请恕小弟无理,贤兄大才,愿为知己,地久天长!说完,将书借给毛泽东,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。
以对联欢迎李立三
李立三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,受党中央委派到湖南时,二人在长沙毛泽东住所见面。毛泽东迎客说:
洞庭有归客;
李立三随即应对:
潇湘逢故人。
久别重逢之喜悦心情,溢于言表。
毛泽东与周恩来同车联对
上世纪50年代,有一次毛泽东与周恩来到湖南视察。一日,两人同坐一辆车,浏览长沙市,车驶到湘江的橘子洲,毛泽东触景生情,吟出上联:
橘子洲,洲旁舟,舟行洲不行。
该联出的都是眼前情景,将穿梭的船只与千古不移的江洲自然地融于一联,而且舟与洲谐音,一时要想对出下联,实在不易。
轿车离开橘子洲开往市内,不久到了天一阁。这时,周恩来看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,受到启发,立即对出下联:
天一阁,阁中鸽,鸽飞阁不飞。
周恩来对的下联十分工巧,也是一地名,而且阁与鸽谐音,毛泽东听后,很满意的点点头,会心地笑了
毛泽东联赞朱德
文化大革命时期,毛泽东和陈毅一起回忆1935年红军反对张国焘分裂阴谋时,评价朱德总司令是:
度量大似海,
意志坚如钢。
当时张国焘实行逃跑主义,自立伪中央,并用枪威胁左路军总指挥朱德,逼迫朱反对毛泽东,反对党中央北上。朱大义凛然,断然拒绝。
毛泽东评赞叶剑英
毛泽东还曾用联语评赞叶剑英。
诸葛一生唯谨慎
吕端大事不糊涂
毛泽东联评邓小平
1973年冬,在毛泽东书房兼会客室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,主持人毛泽东当着各位政治局委员的面,送给新出任工作的邓小平两句话:
柔中有刚
绵里藏针
这一评赞联紧紧抓住了邓小平性格特征的本质。
毛泽东题联说林彪
1971年9月的一天,周恩来向毛泽东书面汇报了林彪一伙准备叛逃的异常情况,请示处置办法。毛泽东阅过材料后,在他喜欢用的一把丝绸折扇上题联,旋即叫警卫人员直送周恩来。题联为:
各求各志各行各路;
离凡离圣离因离果。
各求各志,意即各从其志,语出《史记伯夷传》:道不同不相与谋,亦各从其志也。既然各有各的目的和志向,必然会各走各的路。下句的凡、圣来自儒学范畴。儒学把人分为圣人凡人,圣人指圣贤豪杰,凡人指人民大众。因果为佛家语,毛泽东借此表示辩证法的因果规律:林彪的反革命行迹完全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无产阶段的神圣事业,背离了事物的因果规律,肆意妄为,必然没有好下场!当年9月13日凌晨,林彪果然驾机叛逃,是为各求各志,各行各路,顷刻即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,果然离凡离圣离因离果。
此联在毛泽东的全部对联作品中别具一格,活现出料事如神、处变不惊的智者形象。
毛泽东拟联自勉
1913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,自写一副对联作为座右铭。联云 :
苟有恒,何必三更睡五更起;
最无益,莫过一日曝十日寒。
毛泽东告诫自己: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,持之以恒,锲而不舍。不能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击,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 体现毛泽东的个性和风格,也体现一个伟人成长的道路。好学贯串着毛泽东的一生。
毛泽东撰写挽联
毛泽东对革命的同志和我党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,撰写了很多挽联,为牺牲的同志寄以哀思,给革命的后人给予勉励。
挽王尔琢
王尔琢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四军参谋长,曾参加过南昌起义、湘南暴动,在井冈山率部追赶叛徒袁崇全时,被流弹击中,光荣牺牲。全军举行追悼。
1934年2月的一天,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来到离中央政府所在地沙洲坝不远的乌石垅,帮助红军家属犁田。休息时,有一老者深知毛泽东是个很有学问的人,便想讨教讨教革命的道理,于是出了一上联曰:
雾锁高山,哪个尖峰可出?
毛泽东听后,眼睛凝视了一下田野,看见插在田头的红旗迎风招展,应声答曰:
火烧原野,这杆红旗敢行。
众人听后,齐声喝彩。一私塾先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,对大家说:我出一上联给大家对对。私塾先生沉思了一下,看见路旁的一条小溪流,有所触动,于是出联曰:
涓涓小溪,岂能作浪?
毛泽东看了看群众点烟的火柴杆的点点火星,即生灵感,回对曰:
星星火炬,可以燎原!
这下联既工整、贴切,又饱含革命哲理,气势磅礴。私塾先生一听,伸出大拇指高兴地赞扬道:妙!妙!